来自中国科大的突破:“原子级”农资,面世了!

如果有一种杀菌剂,将核心成分锐减80%,但防治效果较以前毫不逊色,会不会“不可思议”?如果大幅减少施肥量,但农作物产量不减甚至更高,是不是“异想天开”?答案是,单原子制造技术正在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640.p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吴宇恩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宇恩领衔研发、安徽原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的单原子铜制剂,已经可以完全替代传统铜制剂,铜用量减少80%,防效依然出众。这是国内率先将单原子制造技术成功应用于农业的案例。与此同时,吴宇恩团队对更多传统杀菌剂、肥料、调节剂的单原子改造也逐渐提上日程。

肥药“双减”是中国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全球农业科技攻坚焦点之一。单原子制造技术能否带来农业农资的颠覆性创新?日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吴宇恩教授。

“单原子制造+农业”的关键一跳

单原子制造+农业,目标直指全球农业共同的挑战:把过量使用的农药和肥料减下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降低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农业投入品的原子利用率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吴宇恩表示。

一项权威研究表明,我国杀菌剂使用率仅在35%左右,意味着超六成的杀菌剂都被浪费掉了。肥料同样不容乐观。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三大粮食作物的肥料利用率为42.6%,超一半的养分流失。

作为一款曾经广泛使用的杀菌剂——铜制剂,正是由于植物药害、混配性差、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导致农民和市场谈“铜”色变。“传统铜制剂只有表面少量的铜发挥作用,其余大量的铜或堆积在作物表面,或进入土壤,造成多方面问题。”吴宇恩解释,一是大量的铜聚集在作物表面引起药害,二是多余的铜进入土壤引发污染;三是资源浪费推高了农业成本。

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的紧迫性,还不仅于此。

以肥料为例,钾肥是农业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之一,但中国每年一半左右的钾肥有待进口。“如果遭遇国际断供,农业生产就会受到极大威胁,提高肥料原子经济性,减量不减产,意义深远。”吴宇恩说,氮肥、磷肥等作为资源型产品,同样面临越来越急迫的提高利用率的重任。

通过单原子制造技术,将传统杀菌剂、肥料等改造成原子级材料,破解利用率低下的全球难题。单原子铜制剂的问世,标志着单原子科技与农业结合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跳,也预示着农资行业的“原子级革命”由此开端。

减量80%背后的科技“狠活”

较之传统铜制剂,单原子铜制剂成功实现铜用量降低80%左右,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科技密码?

从原子层面看,传统材料之所以大量浪费,是因为绝大多数原子被包裹在内部,无法接触到目标。单原子材料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一个原子都裸露在表面,直接与目标进行反应。“原子利用率达100%,这已经是化学的理论极限。”吴宇恩解释。

单原子制造的核心,是通过特殊的工艺和装置,将一个个原子像星星一样各自独立地固定在载体表面或孔隙之中,确保每个原子都可以接触到目标物。而传统材料的原子会自发团聚成颗粒或块状,导致裹在内部的原子闲置,无法参与反应,造成浪费和污染。“材料原子化以后,利用率呈几何级增长,而且靶向精准,大幅提升有效性。”吴宇恩解释。

正是这个原因,单原子铜制剂仅需以前2成的铜用量便可达到同样的防治功能,而且还带来新的性能突破:一是用量少了,药害问题和土壤污染难题迎刃而解;二是解决了混配难题。传统铜制剂呈碱性,与酸性化学投入品易发生反应,而单原子铜制剂几乎可以与所有的杀菌剂、肥料混配。

单原子制造让铜制剂这个曾经的大单品重获新生。由于安全性差和混配难,传统铜制剂销量一度降到高峰时的20%左右。安徽原植公司单原子铜制剂自去年推出至今,短短一年多,便已迅速跃上市场份额前列。

“在铜制剂上,我们现在不断刷新市场纪录,应用面积越来越大,这是科技工作者价值的最大体现。”吴宇恩欣慰地说。

开启农业的单原子时代

对大多数人而言,单原子制造还是新鲜事物,农业人尤是。其实,全球对这项科技的探索已久,中国科学家通过数代人接续努力,如今无论是研发还是应用,单原子制造技术都站到了国际最前沿。

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在全球范围首次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此后,吴宇恩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在“单原子合成”上取得重大突破;而专注这一领域十余年的吴宇恩团队,则在单原子技术应用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制造单原子材料提高使用经济性,技术路径看似简单,但做起来绝非易事。“难点在于找到特定的活性材料和载体,这往往需要大量的试验和筛选。”得益于中国科学院的项目支持,吴宇恩团队已经建成AI高通量筛选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单原子制造+农业”的结合将会大大提速。

目前,吴宇恩带领团队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抗菌数据库,搞清每一个原子级材料的禀赋,未来一旦暴发耐药性或突发病虫害,可以迅速找到有效的材料,与企业结合实现量产。

与此同时,对肥料的原子制造也摆上了日程,碳、氮、磷、钾、铁是下一步重点攻关的目标,旨在显著提升植物营养的有效性。“

单原子时代正式开启。我们期待着这一新时代的到来,能够为土壤健康、植物健康以及人类健康的伟大愿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吴宇恩充满期待地说。



相关推荐

气相二氧化硅赋能突破疏水气硅HB-132在防污闪涂料优势尽显

  防污闪涂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外绝缘防护的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防止因污染、潮湿等因素引起的电气设备表面闪络事故,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该类涂料需具备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耐候性、力学性能及适宜的...

2025-09-09     中化新网

塑料再生利用专家组赴衢江考察调研

中化新网讯9月9日,从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简称“衢化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段雪教授与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简称“全重”)成果转化基地—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简称“衢化院”)科研团....

2025-09-09     中化新网

海工装备“东波一号”连续发电超1800小时

中化新网讯9月8日,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福研究院”)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10千瓦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东波一号”近日顺利通过第三方组织的专....

2025-09-08     中化新网

东源科技掺氢天然气内燃机关键技术通过验收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掺氢天然气(HCNG)内燃机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完成结题验收。

2025-09-08     中化新网

非锌工艺打破传统重防腐涂料应用性能瓶颈

9月7日,从青岛鑫聚路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开发的IRRP非锌环保重防腐涂料体系,检测结果及在海工、风电、船舶等重防腐领域应用证明,具有超长耐盐雾、高附着力、轻量化和便捷施工等特性,突破了传统...

2025-09-08     中化新网

圣奥发布高端防老剂关键原料

  9月1日,圣奥化学发布高端橡胶防老剂关键原材料甲基异戊基酮(MIAK)。

2025-09-0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