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为有效管控氰化物生产企业生产、储存安全风险,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应急管理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氰化物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 45189-2025)(以下简称《管理规范》)于近期发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
《管理规范》聚焦氰化钠、氰化钾的固体和水溶液安全风险防控,规定了氰化物生产企业在生产、储存和应急处置方面的安全要求,强化了生产储存设备管道材质选型、异常工况安全处置、氢氰酸温度控制和即产即用的有关要求,适用于氰化物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氰化物是剧毒化学品,在生产、储存等过程中,一旦安全管控不到位,可能发生中毒、爆炸等事故。《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岗位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经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取得相应岗位操作证,持证上岗。在产生氰化氢气体的危险场所作业时,应有至少两名操作人员。一人操作,一人对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护。
在生产安全方面,《管理规范》明确,氰化物生产区应与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活区隔离。不应在氰化物生产装置区内布置控制室、交接班室。企业应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设施,降低高危岗位现场工艺操作人员数量,运行的单套氰化物生产装置,现场人员不应超过3人。
在储存安全方面,《管理规范》提出,固体氰化物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落实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设置24小时报警监控装置。氢氰酸应即产即用,储存温度应不超过20℃。氰化物溶液储存区应设置防护堤、备用罐或储液池。
在应急救援方面,《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应按GB/T29639要求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组织和专(兼)职应急队伍,按GB30077的规定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证其完好和方便使用。
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氰化物生产安全管理标准的空白,将有力推动氰化物生产企业科学规范安全管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日前,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省级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积极引导金融资金对美丽云南建设的精准支撑,探索生态环境治理多元投入,大力发展绿色...
近日,为进一步提升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部署推动会,全面总结前期进展情况、通报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5月13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举办第十一届石油和化工企业品牌故事征文比赛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即日起至7月15日,面向全行业征集具有代表性品牌建设案例,并选取宣传推广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