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3月29日,上港集团能源公司(下称“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韩国“HMM Green”轮加注约2900吨国产绿色甲醇。这标志着上海港实现国产绿色甲醇的首次批量加注,同时实现了集装箱装卸和甲醇燃料加注同步进行。
海港致远是目前我国首艘已投运的最大甲醇加注船,曾于2024年4月在上海港洋山港区,开创了我国港口为国际集装箱船舶加注绿色甲醇燃料的先河。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加注不仅在加注量上更大,且采用的是国产绿色甲醇。本次加注的国产绿色甲醇于内蒙古生产后,通过陆路和海运运抵上海港,符合ISCC-EU认证、温室气体GHG减排量达到70%
据了解,无论从安全、技术成熟度,还是从规模化生产等角度考虑,绿色甲醇都被认为是航运业的较优选之一。与此同时,上海企业绿色甲醇的研制生产也在加快上海电气在吉林建设的绿色甲醇生产线;上海华谊集团在上海化工区建设的1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于1月2日正式开工,将在今年12月底建成。
上港能源执行董事、总经理罗文斌表示,该项目不仅是推动我国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的重要一步,更为航运业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中国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国产绿色甲醇批量加注,不仅体现了上港能源在储运、加注领域的综合实力,也是上海港在加快补齐高端航运业服务短板方面的重要举措。
下一阶段,上港能源将持续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努力将上海港打造成全球航运“绿色加油站”,通过国产绿色甲醇规模化加注的创新实践,将低碳发展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减排效益,同时也将继续努力为国际航运公司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多元化定制化服务,为全球航运业向零碳未来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4月17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等联合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4-2025)》(简称《蓝皮书》)指出,2024年全球正加速从传统能源...
4月18日,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市场化交易成功购入10万张绿色电力证书,覆盖年度生产用电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中海油集团公司中下游板块首家实现绿电高比例替代的生产企业。
今年以来,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甘肃省节水型企业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银光公司三泰公司落实“双碳”战略,组成“数字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黄金搭档”,挖掘节能降耗潜力。
近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大竹作业区总装机容量52千瓦的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及调试完工,正式投产发电,各项技术指标均达设计要求。该光伏项目是重庆气矿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利用无人机,开展固体废物巡查,捕捉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堆放的隐蔽盲点和卫生死角,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升固体废物领域环境问题发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