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春水育英才 ——兰州石化炼油二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纪实

8月4日的兰州,艳阳高照,在兰州石化公司炼油二部的DCS仿真训练室内,去年刚进厂的赵鸿亮紧盯着屏幕上的DCS界面,指尖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这是他在云端练兵系统上的第87次开停工模拟。“每次失误都会折算成真金白银”,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说,“上周有个操作偏差导致虚拟损失92万元,能买套房。”

这种蜕变,源自兰州石化炼油二部正在掀起的培训优化——通过构建“12454”工作体系,即锚定一个目标、依托两个平台、聚焦四个环节、突出五大特色、实现四个提升,将劳模工作室的工匠精神注入DCS仿真系统,让高技能人才占比突破37%。

数字赋能,传承工匠精神

在炼油二部,卢朝鹏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张特殊的“人才裂变地图”,3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1名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1名二级工程师、3名三级工程师、1名企业技能专家、2名资深技师、9名主管技师,5名高级工及7名青年技术骨干的姓名呈放射状分布,而中心节点正是全国劳模卢朝鹏的照片。

就是这个被员工视为锤炼技能熔炉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用14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攻关据点向人才培养高地的跃迁。

“过去,技术攻关往往是七八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关起门来,凭借自身积累反复研讨琢磨;而今,每个项目都明确要求必须有两至三名徒弟全程参与其中。”卢朝鹏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投向正在专注分析如何提升300万吨/年重催装置干气纯度的师徒小组。

工作室创新推出“项目学分制”,将丙烯产率提升、干气纯度提升、液态烃收率提高、油浆收率降低、催化剂单耗降低、油浆沉降优化等27项一线生产难题转化为“实战教案”,学员通过参与课题可获得晋升积分。这种将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深度绑定的模式,使得工作室年均孵化技改项目5项,青年骨干参与率从28%跃升至75%。

与此同时,在隔壁的DCS仿真训练中心,另一场蝶变正在悄然发生。占地120平方米的数字化战场,1:1还原了300万吨/重催装置的操作系统,内置137种故障模型。更值得关注的是,DCS仿真系统的深度学习功能正加速推动个体经验向集体智慧的转化——通过抓取10万组操作数据,系统提炼出“卢朝鹏喷油操作法”等12项标准化作业程序,其中3项已被纳入集团公司技术规范。

在2024年开展的“云端练兵”活动中,选手们在虚拟空间完成了超过300次装置开停工演练,参数调控失误率下降52%。“系统会记录每个阀门操作的毫秒级延迟,就像给技能提升装了显微镜。”技术人员章新阳展示着智能评分系统的后台数据。如今,仿真操作成绩已占上岗考试30%权重,近三年来新员工顶岗周期缩短40%,内外操轮岗及外操联合巡检比例高达80%以上,人均4.8个岗位。

全链再造,破解工学矛盾

如何让倒班工人持续充电?炼油二部给出的答案是“时间折叠术”。

走进催化区域外操室,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的《五分钟读懂分馏塔冲塔处置》微课,正是“每班一小时练兵”的成果。这项常态化的培训,自2025年2月份开始至今已举办88期,参与人数达1056人次。这种拆解为知识模块、植入倒班间隙的“碎片化学习”,让员工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汲取技能养分,实现了培训与生产的无缝衔接。

更具突破性的是“三导师制”的落地推行。炼油二部为研究生何宏配备了三位专属导师:一位技能导师,由高级技师丁辉担任,手把手传授反再系统状态预判与参数微调的“独门绝技”;一位技术导师,由炼油二部设备组组长王海担任,为他量身规划从操作工到技术员的成长路径,明确学岗数量与工程师晋升目标;一位政治导师,由催化区域党支部书记李兰生兼任,着重强化思想引领与职业素养培育。这种“技能实操+职业战略+思想淬炼”的多轨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新员工的学岗进度,论文发表量更是同比激增130%,全方位展现了人才培育的扎实成效。

在应急能力培养方面,炼油二部借助“双盲演练”重塑员工肌肉记忆。在今年6月开展的一场双盲应急演练中,班组5分钟内完成了隔离、报警、疏散全流程,较2024年平均响应速度提升了40%。“现在听到警报声,身体会比大脑先启动。”班长杨立强展示着手机里储存的147个应急操作卡和4套综合应急预案。这种将危机处理转化为条件反射的训练,让员工在实战中能更从容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辐射裂变,培育价值创造良好生态

2025年,炼油二部高技能人才占比突破37%,装置运行周期从“三年一修”跨越至“四年一修”的长周期运行,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8000万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炼油二部“12454”体系催生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催生的能量甚至在向公司外辐射。近年来,卢朝鹏团队先后为乍得炼厂等进行技术诊断,为玉门石化、长庆石化、锦州石化、宁夏石化MIP技改开工提供技术支持,其编制的《催化裂化装置紧急停工处理导则》已成为中国石油业内技术标准。

4月份,喜讯传来:炼油二部催化区域工艺工程师王玉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称号。这位2020年才入职的年轻员工,跟随师傅卢朝鹏的步伐,仅用两年时间就成为 300万吨/年重催装置首位青年“全岗通”,并在2023年全国催化裂化技能竞赛中斩获金牌,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重点技能人才、高级技师及百名青年技术骨干,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技术能手、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如今,他已成长为集团公司青年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其技术实践既为企业创造了可观效益,也为行业进步提供了宝贵样本。

王玉的成长,只是炼油二部“因材施教”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年轻人,正在通过炼油二部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快速进步。而这种代际传承催生的人才梯队,让老工业基地在转型升级中持续迸发活力。


相关推荐

长城录井气测录井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截至8月1日,由中国石油录井技术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GW-IRGA红外光谱录井气体分析仪,累计在国内辽河油田、长庆油田等区块推广应用60余口重点井,油气显示发现率达到100%。

2025-08-05     辽宁石油和化工新闻

吉化仓储中心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吉化仓储中心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2025-08-05     石油化工速递

大连西太交出提质增效亮眼“半年报”

上半年,大连西太平洋石化有限公司净利润完成年度计划77.13%,完全加工费降至198.3元/吨的历史低位,12大类38项提质增效措施半年增效2.7亿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稳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第一梯队。

2025-08-05     辽宁石油和化工新闻

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一作业区多措并举筑牢稳产根基

“在巡回检查过程中要仔细、全面,长关井也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上报问题,不能掉以轻心,确保原油生产平稳运行。”8月5日,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一作业区注采2-7班的早会上,班长刘珂铭正在对近期生

广东石化聚烯烃立体库实现单车单批次出库

8月1日,广东石化公司聚烯烃产品立体库完成系统升级并正式投用,实现了单车单批次高效作业,单车作业时长有望压缩至20~30分钟,不仅满足客户需求、解决下游客户提货批次多的痛点,更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奠定...

2025-08-05     中化新网

金正大贵州正磷化工公司10万吨食品级净化磷酸生产线投产

  2025年7月,历经2年努力,金正大集团贵州正磷化工公司10万吨食品级净化磷酸生产线正式达标投产。项目的投产,进一步完善金正大集团磷化工产业链,同时为集团精细磷化工的生产、新能源前驱体材料——磷酸...

2025-08-05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