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冲突多发频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对国际经贸秩序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
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区域动荡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的局面,欧美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以及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壳牌、杜邦、英力士、三井化学等众多跨国公司,都在加快战略定位、全球布局的调整和业务重组。
中国作为石化大国,当面对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乏力、贸易壁垒升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环境时,与跨国公司相比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少了些,而低价销售、以量换效的传统竞争模式多了些,也就是“内卷式”竞争正在冲击着既有的市场秩序,导致近三年来“增产增销不增利”,即“产量销量不断增加、效益连年下滑(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2021年8.03%、2022年6.8%、2023年5.5%、2024年4.85%,今年上半年利润率继续低位)”的局面,若长期如此行业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
石化行业如何贯彻党中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要求?如何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走出“内卷式”竞争加剧的困境呢?在此谈谈个人思考,仅供关心石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朋友们参考。
一、何谓“内卷式”竞争及其在石化行业的表现?
“内卷式”竞争,这个词在经济领域第一次出现是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报道中,首次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可见,“内卷式”竞争加剧到了何种程度?影响之严重到了何等地步?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已到了非综合整治难以改善的严峻程度。
何为“内卷式”竞争?简要的概括就是指违背经济规律,低质量、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其表现与影响就是,在同一领域内过度竞争,资源消耗大,但效益低下。“内卷式”竞争进一步加剧,不仅造成投资回报不及预期,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出现“劣币效应”,影响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石化行业近几年的表现,也是令关心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界人士担忧。2023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7%,2024年同比再降8.8%,今年前5个月同比再降10.1%。利润总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主要石化产品的价格持续低位(前5个月油气开采业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9%,化学品制造业同比下降4.1%),正如前述营业收入利润率也是逐年下降。
二、造成“内卷式”竞争的原因及石化行业的现状?
“内卷式”竞争是如何造成的呢?总体上看,有的企业过度追求规模、过度投资、盲目投资,又加上受技术水平与先进性的制约,新建项目重复性高、产品同质化严重。深入分析也发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量和所谓的政绩,不顾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承载能力和发展阶段,不惜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大量招商引资,盲目上马大项目、新项目,盲目追随新产业,造成大量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失衡,产品结构严重同质化。
项目建成后为了进入已经饱和的市场领域,“薄利多销”“以量增效”的传统做法,出现大量低价销售,甚至有的企业大打价格战、以次充好,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原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其他企业也随之跟进,导致“内卷式”竞争加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很多企业国际化的模式不是到发达市场或原料产地建厂、当地生产当地消费,而是采取国内建厂、产品出口的模式,因供过于求企业间产品竞相出口而“卷”,这也是贸易纠纷持续增多的原因之一。当遭遇世界经济增速下滑、世界市场需求不足的时候,又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区域动荡、大国博弈和贸易战、关税战。这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双重变化及其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更助推了“内外双卷”的竞争加剧。近年来的现状就是企业生产看产品产量增加、销售量增加,经营数据看企业营业收入增加,但效益不仅不增、反而下降。
石化行业近十年来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新建炼化一体化装置接续投产,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又加上有些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新的产品、新的材料大量投放市场。有些确实为满足国民经济急需提供了重要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有些领域,特别是大宗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内卷式”竞争也日渐严重。
根据《中国石化市场预警报告2025》,近五年部分石化产品产能产量的增长情况如下:乙烯产能累计增幅59%、产量累计增幅51.2%,预计今年还将新投产9套、新增产能790万吨/年。丙烯产能累计增幅55%、产量累计增幅44.2%,预计今年还将新投产15套、新增产能1057万吨/年。苯酚产能累计增幅87.9%、产量累计增幅128.9%,预计今年还将新投产5套、新增产能108万吨/年。双酚A产能累计增幅196.6%、产量累计增幅194.6%,预计今年还将新投产3套、新增产能66万吨/年。甲醇产能累计增幅9.8%,增幅不大,但总产能已过亿吨,去年占世界总产能的57.1%;产量累计增幅27%,去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64.6%;预计今年还将新投产19套、新增产能1401.7万吨/年。聚乙烯产能累计增幅51.6%、产量累计增幅39.4%,预计今年新投产12套,新增产能543万吨/年。聚丙烯产能累计增幅77.7%、产量累计增幅33.5%,预计今年新投产14套,新增产能710万吨/年。ABS产能累计增幅129%、产量累计增幅39.6%,预计今年新投产7套,新增产能230万吨/年。聚碳酸酯产能累计增幅105.9%、产量累计增幅190.9%,预计今年新投产1套,新增产能18万吨/年。EVA产能累计增幅195.9%、产量累计增幅212.3%,预计今年新投产8套,新增产能144万吨/年。PX产能累计增幅74.6%、产量累计增幅86.2%,今年无新增产能,预计2026年将新投产3套,新增产能650万吨/年。PTA产能累计增幅53.6%、产量累计增幅43.7%,预计今年新投产3套,新增产能870万吨/年。乙二醇产能累计增幅89.6%、产量累计增幅111.4%,预计今年新投产4套,新增产能210万吨/年。PET产能累计增幅33.8%、产量累计增幅36.1%,预计今年新增产能351万吨/年。PA6产能累计增幅30.3%、产量累计增幅53.8%,预计今年新增产能156万吨/年。PA66产能累计增幅130.7%、产量累计增幅81.1%,预计今年新增产能30万吨/年。1.4-丁二醇产能累计增幅129.5%、产量累计增幅99.7%,预计今年新投产6套、新增产能136万吨/年。
可见,近五年来多种石化产品或材料产能产量的累计增幅都在50%以上,有些产品的产能远大于国内市场消费量,如此供需状况,面对当前之市场需求乏力,“内卷”之程度可想而知。
三、石化行业如何反“内卷”?如何尽快走出“内卷式”竞争加剧之困境呢?
首先是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的“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政策研究、政策引导作用和规划咨询的前瞻引领作用,在做好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会组织行业自律的职能,倡议行业企业和会员单位自觉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严格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带头自律,不垄断市场、不挤压同行企业的生存空间,摒弃不符合现代市场规范的短视行为,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行业、兄弟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二是加大创新差异化。内卷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不强,不掌握高端产品和高性能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新建工业化项目和生产装置受技术制约只能选择技术成熟的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这是容易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深层因素之一。有人会说“可以技术引进呀?”实际上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可转让的引进技术一般都不会是最先进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流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
现实就是,近年来我们新建了多少套聚烯烃装置呀!我们又引进了多少家跨国公司的烯烃聚合技术与催化剂呀!可是到今天为止,已建成投产的大型聚烯烃工业化装置,没有一套是引进的茂金属聚合技术和高端聚烯烃,因为跨国公司明确表示不予转让、不予许可!
因此,要破解“内卷式”竞争加剧的局面,创新尤为重要。通过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特别是高性能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的高端化、差异化,在差异化竞争中走出“内卷式”竞争加剧的困境,改善运营质量和效益,助推石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是标准先行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内卷式”竞争加剧的直接表现就是供大于求的矛盾尖锐、供需严重失衡,破解之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快无效、低效产能的有序退出。“十三五”期间在钢铁、煤炭、基础化学品、建材等领域已积累了经验。石化领域通过产业政策推动200万吨/年以下炼油装置关停和新建炼油、合成氨、尿素、烧碱等基础化工品产能置换的政策措施,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今天破解“内卷式”竞争加剧的困境,淘汰落后产能也是重要路径选择和具体的措施之一,但不能笼统地将规模小、布局散、开工率低、经济效益差的生产装置予以淘汰,也不能沿用过去简单以规模为标准关停生产装置。而是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4年版)》等产业政策,并以更科学的措施、更规范的标准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依据;以生产、技术、安全、能耗、环保、质量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依据。通过生产、技术标准,考核原料消耗水平的先进性和生产技术是鼓励类还是淘汰类;通过能耗、环保标准,考核能耗、能效水平以及废弃物排放、碳排放是否达标;通过安全、质量标准,考核企业生产装置和生产过程安全等级和本质安全水平等。
石化行业一定要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好《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要求,该《通知》对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以及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等产品,都提出了能效水平、改造升级时间等明确的要求。前15个石化产品到今年底如果能效水平达不到基准水平将淘汰退出;后7个石化产品的时间要求是明年底前达到基准水平,否则也要淘汰退出。
以上是石化行业反“内卷”的个人思考,目的是为企业效益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但由于个人知识和理解能力所限,不尽全面,仅供关心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朋友和行业同仁参考。如果个人浅见带给您深入的思考或某些启发,正是此文所愿,甚慰甚慰!
近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公布了《江苏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2025年版)》,自2025年8月17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0年8月16日。 2025版....
7月7—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省阳泉、太原考察调研,听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山西工作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连日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山西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员工纷纷表示,要以总...
“以前工装沾了化工料回家洗,麻烦还不安全,现在公司建了洗衣房,真是解决了大问题。”中石化江汉盐化工湖北有限公司氯碱运行部三班员工高海波近日感慨道。 “只要员工得实惠,再细小的投入都值得。现在开....
7月2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两个多月来,各有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零容忍、出重拳”,侦办了一批非法出口案件,抓获了一批走私犯罪嫌疑人,打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