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2024年,我国氢能制取、储运、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逐步取得突破,可再生氢制取—储运—利用全流程产业链已有良好示范。我国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记者在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国家能源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年,我国占比超50%。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表示,目前,全国各地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超560项,因地制宜推进地方氢能产业发展,其中三北地区传统产业基础和能源资源禀赋较好,为氢能项目落地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2024年,全国氢气产量超3650万吨,三北地区占比超50%,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氢气产量均排名靠前。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其中,已建在建项目超15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年,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合计占全国已建成产能近90%。
徐继林进一步指出,2024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规模化、商业化为目标,我国氢能制取、储运、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逐步取得突破。新疆库车、宁夏宁东一批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运营,贯通可再生氢制取—储运—利用全流程,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多类型燃料电池发电和热电联供项目投建运营,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完成燃烧器掺烧30%氢气试验,兆瓦级纯氢燃气轮机完成整机试验验证。同时,6项氢能技术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覆盖氢能制储输用全环节。
“但整体来看,全球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徐继林指出,与传统能源和风光等新能源相比,氢能产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项目经济性仍有差距。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规划数量快速增长,但相关技术工艺和建设运营水平较传统技术路线仍有不足,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实施和多元化场景探索较为缓慢。二是技术成熟度存在短板。氢能部分技术和场景离商业化推广应用还有差距,对产业突破经济性瓶颈仍有掣肘。三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氢能相关标准在与配套政策协同、与产业发展同步、落地应用推广和国际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为此,国家能源局将通过采取加大政策供给、加快科技创新、优化项目管理、深化国际合作等方式,持续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
受碳市场行业扩容消息提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4月份交易活跃度提升。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4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碳市场交易升温,该月碳配额(CEA)日均成交量...
“十五五”时期,石化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的主旋律将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4月29日召开的2025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双碳与绿色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从电气化、设备更新、碳交易、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寻找节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