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30%

  中化新网讯 10月9日,“SNEC ES+第十一届(2025)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上海)大会”在上海开幕。与会嘉宾提出,未来5年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0%至40%。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表示,新型储能已从新能源的合规性要求,跃升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资产,未来,“(电)源无储不立,(电)网无储不稳,(电)荷无储不灵”,体现出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未来5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至40%。

  他强调,目前储能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材料问题,新型储能的发展,关键在于源端材料的突破。他介绍了协鑫集团储能材料方面的多项前沿技术,尤其是下一代电池材料相关技术。例如,GCL-PHY法制备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是区别于传统湿法工艺开辟的干法新工艺,可将工艺成本、能耗指标降低50%。此外,该公司使用硅烷气加多孔碳等制造硅碳负极,为未来电池提供更适配的负极材料;该公司还在发力下一代新型碳材料碳纳米材料,以满足固态电池与黑磷电池等前沿技术需求。

  朱共山特别提及,储能系统正成为算力核心基础设施。到2030年,算力构成中将有95%为推理算力,这对电网的实时平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单次大模型训练耗电量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绕赤道一圈,需对应配套50毫瓦时储能系统保证供能。目前,协鑫集团正研究在中东地区搭建“风光储算”一体化平台,电价仅约0.15元/千瓦时。

  展望未来,多位与会嘉宾看好储能装机需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表示,2035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总量预计将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今后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未来加大风光装机时,储能将成为重要的一环。

  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十五五”将是储能与氢能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这是一个万亿级的确定性赛道,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机遇。”张天任说,在中国,储能、氢能产业的驱动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能源法的实施,储氢领域的政策体系正从引导迈向夯实,市场应用从试点推向刚需,产业定位也从配套升级为核心。

  “过去我们常孤立看待各类技术,但未来的关键在于协同,要构建一个多能融合的生态系统。天能集团近40年的产业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坚持铅锂氢钠等多种技术路线并举,正是为了应对多元场景下的复杂需求。”张天任表示。


相关推荐

可再生能源消纳办法征求意见 首次将非电消费纳入考核

  10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钕系丁二烯橡胶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从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钕系丁二烯橡胶》(GB/T46327—2025)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10月5日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国内首个绿色燃料电商平台上线

  10月17日,在“零碳园区绿色热能消费技术路径暨生物燃料供应体系建设高级研讨会”上,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牵头组建的国内首个绿色燃料电商平台——“众新燃”正式对外发布。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国家能源集团全力保障能源安稳供应

  10月16日,从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自迎峰度夏行动开展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煤炭及煤化工产品产销指标均取得显著成效。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云南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10月11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场。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内蒙古绿氢管网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近日,“白云鄂博矿区至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获批,内蒙古“一干双环四出口”绿氢管网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