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日前,南京工业大学邢卫红、仲兆祥教授团队等在《自然综述:材料》发表评述论文,全面介绍了无机固态电解质(ISSEs),并揭示了这类材料的离子分离特性,为高效锂离子分离膜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基于埃级离子通道的膜材料研发取得显著进展,但该技术仍面临稳定性不足、规模化应用受限以及锂选择性有待提升等挑战。
“与新兴的离子分离膜材料相比,ISSEs凭借快速的锂离子传输和高离子电导率成为离子分离膜的理想选择。”仲兆祥介绍说。ISSEs的晶体结构是其选择性离子传输机制的核心。由于ISSEs的晶格孔径有限,无法容纳带有完整水合壳层的锂离子,因此锂离子在通过材料前必须首先脱去外层结合的水分子。脱水后,裸离子穿过晶格,在相互连接的空位和间隙缺陷之间跳跃,形成定义明确的离子通道。“离子通道的尺寸类似‘智能门禁’,与晶格结构相匹配的离子,如锂离子可‘丝滑通过’,而不匹配的离子则被排除在外,从而实现选择性离子传输。” 仲兆祥说。
目前,该团队自主研发的ISSEs已成功应用于海水和盐湖卤水的锂提取实验,并获得高纯度的锂产品。未来,ISSEs有望推动绿色锂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为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和新能源产业提供材料支撑。 (杨芳)
中化新网讯10月20日至22日,聚谷氨酸系列特种肥料深度研讨会(二期)于南京轩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总部召开。会议汇聚各地新客户及尚未到过公司的部分老客户,聚焦聚谷氨酸技术的前沿进展与农业应用,....
中化新网讯10月21-24日,一年一度的ISO/TC256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年会在德国柏林召开,来自中国湖北汇富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纳米材料专家王跃林荣获ISO中央秘书处颁发的杰出成就奖,以....
在10月19日于北京召开的2025膜产业发展大会上,业内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膜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已成为全球膜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面对中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与油共进,始终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家能源工业的发展同频共振。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