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8月2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国家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联合发布《2025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1—6月,电化学储能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国电力安委会20家企业成员单位新增投运电站190座,总装机规模达13.66吉瓦/33.75吉瓦时,较去年年底增长22%。
从应用场景来看,电网侧独立储能增长最为迅猛,新增装机8.34吉瓦,同比增长22%,占新增总装机的61%。新能源配储新增装机4.43吉瓦,同比增长31%。截至今年6月,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电化学储能装机占比分别为40.32%、57.88%和1.80%,其中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合计占比94%。
在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仍占据主导地位。截至今年6月,累计投运的锂离子电池项目总能量为170.33吉瓦时,占比为97.34%,其次为铅酸/铅炭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其他类型电池,分别占比1.18%、0.98%、0.26%、0.24%。2小时储能系统应用较为广泛,截至今年6月,其总能量为114.21吉瓦时,占比为65.22%。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项目也逐渐增多,累计投运总能量占比为31.94%,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1%。
《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各类储能场景运行效率普遍提升。新能源配储平均等效充放电次数为95次,同比提高5次;独立储能表现尤为突出,平均等效充放电次数为145次,相当于每1.2天完成一次完整充放电,同比提高11次,平均利用率指数达61%。
在能效方面,上半年电化学储能总充电量7291吉瓦时,总放电量6514吉瓦时,平均转换效率为89.34%;电网侧储能下网电量3791吉瓦时,上网电量3146吉瓦时,平均综合效率82.98%。
可靠性方面,上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整体运行安全稳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可用系数达0.98。计划停运525次,单次平均停运时长94.63小时;非计划停运920次,单次平均时长为33.1小时。
在8月30日至9月1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国内外4000多件(套)新材料领域创新产品和应用场景集中亮相,覆盖百姓“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引得观众纷纷驻足。
8月26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发展规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
8月25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对外公示《浙江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公示时间为2025年8月25日—8月29日。
8月28日,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100兆瓦/500兆瓦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这是西南地区容量最大的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也是四川省首个并网的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放电5小时可满足200户家庭一...